2024年8月16-18日,由福建省生物信息学学会、广东省生物信息学会、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农林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承办的福建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闽﹒粤﹒农林联合学术交流会在厦门大学顺利举行。农林信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扬州大学副校长刘巧泉教授,广东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谢志教授,福建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纪志梁教授,福建省生物信息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李奇渊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农林信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扬州大学副校长刘巧泉教授致辞
广东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谢志教授致辞
福建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纪志梁教授致辞
福建省生物信息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李奇渊教授致辞
郝格非教授报告
贵州大学郝格非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农药信息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的特邀报告。报告围绕农药创新中“生物大分子与农药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国际首个系统性农药信息学平台的建立及其在农药创新中的应用。该平台通过多项首创方法,为农药活性、抗性、毒性等关键性分析提供了信息化工具,已助力多种国产新农药的创制,并吸引了全球近8000名用户使用。
谢志教授报告
广东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谢志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AI驱动的mRNA药物设计”的特邀报告。报告关注于近年来热门的创新疗法之一,mRNA药物。报告探讨了mRNA药物在传染病疫苗、肿瘤免疫等领域的广阔前景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通过结合AI与高通量生物技术,可以优化mRNA药物设计,提升药效并减少副作用,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王传超教授报告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双聘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教授在会上作了“古基因组学视角下东亚人群的形成历史”的特邀报告。报告介绍了对距今8000至1000年前东亚多个重要遗址的古人基因组测序结果,揭示了黄河流域农业人群的史前大迁徙、汉藏人群的共同起源,以及台湾南岛语人群与大陆东南沿海侗台语人群的同源性,对理解东亚人群的形成历史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张子丁教授报告 郭洪洪讲师报告
景莹研究员报告 亓飞助理教授报告
寻因生物杜国辉报告 方立副教授报告
杨凤龙副教授报告 童梦莎副研究员报告
本次研讨会安排了生物信息学与现代农林渔牧发展、系统生物学与人类健康、AI技术与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生物信息学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同时在大会前一天举行的研究生青年论坛,也吸引了广大老师和学生的参与。论坛由厦门大学医学院邓文波教授和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王颖教授、曾丰助理教授共同主持。
研究生青年论坛
大会报告结束后,学会对向本次会议投稿的摘要海报进行评选并对获奖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以示鼓励。
优秀摘要颁发荣誉证书
在大会期间,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农林信息学专业委员会举行了委员会议,会议内容涵盖了多项议题:对即将于今年10月在海口举办的全国生物信息学年会中农林信息分会场的组织和动员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2025年在武汉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农林生物信息学学术会议的各项筹备事宜进行了详细的商议;回顾并讨论了过去半年内专委会所开展的工作。此次会议旨在通过集体智慧,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与高质量推进。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福建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会在福建省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学术引领作用,创办交流协同平台,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受省学会秘书长福州大学杨宇丰教授委托,省学会副秘书长、福建中医药大学黄镇教授总结了2023-2024年度的学会工作情况,同时部署了2025年换届事宜。最后,学会理事会全体党员同志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贺信精神,并开展了高质量党建引领新质生产力量发展研讨会。